景锡快讯网景锡快讯网

海南日记 | “东坡书院谈东坡”:苏东坡的成功不是世俗的成功

原标题:海南日记 | “东坡书院谈东坡”:苏东坡的海南成功不是世俗的成功

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日记南国都市报5月1日消息(记者 刘昕婷)4月28日下午,东坡东坡的成的成医世狂娇:夫君,我要抱!儋州东坡书院举办主题为“东坡书院谈东坡”的书院世俗东坡文化交流会,著名作家叶兆言和著名学者刘大先,谈东以及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盛华,坡苏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谢仿贤出席此次交流会,功不功与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海南青年学生们交流东坡文化。

“我本儋耳人,日记寄生西蜀州。东坡东坡的成的成忽然跨海去,书院世俗譬如事远游……”当天,谈东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坡苏同学们朗诵苏东坡的诗《别海南黎民表》,拉开了当天交流会的功不功序幕。

著名学者刘大先。海南 记者 刘昕婷 摄

交流会上,李盛华结合同学们的问题,向同学们讲解了苏东坡来到海南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的诗词。李盛华介绍:“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,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,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儋三年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。苏东坡在儋州期间,一代文宗躬耕此处,苦心劝农,移风易俗,敷扬文教,著书立说,为世人所敬仰。”

随后,叶兆言和刘大先还就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作答,并发表了有关东坡文化的医世狂娇:夫君,我要抱!见解。面对同学们关于自己为何如此喜欢苏东坡的问题,叶兆言坦言,自己十分喜欢苏东坡的诗和苏东坡的处事风格,并在现场建议学生们多读苏东坡的诗。

东坡文化交流会现场。 记者 钟瑜 摄

“请问老师,您是如何看待史图博与苏东坡的呢?”一名学生向刘大先提问。刘大先表示:“苏东坡不仅有丰厚的学识,同时也是一名‘吃货’,发明了东坡肘子、酒煮生蚝等美食。可以看到,通俗和高雅在他身上并行不悖。此外,还能兼容佛道儒等思想,这十分难得。我感觉他像一颗彗星,在划过夜空之后还带有长长的尾巴,就像是他留给后人的长远影响。”在当天的交流会上,同学们积极踊跃举手提问,在几位学者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下,当天的课堂趣味横生,现场气氛热烈、活跃。

东坡文化交流会现场。 记者 钟瑜 摄

东坡文化交流会相关人员合影。 记者 刘昕婷 摄

对话实录

叶兆言分享游学的意义

我今天在东坡书院,我之前感觉好像我什么都知道,我自以为是,我觉得我好像都知道苏东坡的所有事情。但是我觉得李老师还是让我有新的感悟点。那么也就是说明我为什么要到或者说有必要到儋州来。李老师说得非常好,你们真的很幸运,我甚至就想,如果我现在是不是也能像苏东坡一样被贬一下能贬到这儿来,因为我知道现在海南户口可不是随便就有的,你们很幸运,你们天然就有这样的一个户口了。

曾经,我大学毕业以后,我就先到一个职业学校当老师。我觉得我们都是很有缘分,我很喜欢“载酒堂”这个名字,我觉得把“载酒堂”改成东坡书院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儿。因为“载酒堂”说得很有意思,它就是读书、喝酒、会友的地方对吧?我想我们也是这样,我们出游,喝酒不行咱们就喝点水。

今日分享会,我觉得大家轻松一点,在一种交流的情况下,我觉得人生很多乐趣。为什么苏东坡在海南能够生下根来?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,他是一个读书人,他的内心丰富,对吧?

我们觉得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,因为他读了很多书以后,人间的很多东西,都可以被消解,如果你没有读书或者说你没有很好地读书的话,你可能面对这样一些问题,就不容易找到一个很好的出口。因为作为一个读书人来说,他内心很丰富,他能够坦然的接受这一切。

今天我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些,我认为的游学的好处。

我觉得游学的最大好处就是,我们自己走出去,我们随便看,我们随便想,我们随便感悟,那么我今天上午再去看了一下桄榔庵,桄榔庵激发出的我的激情,比这里(东坡书院)还大。为什么呢?因为桄榔庵很破败,什么都没有,它留给我太多的想象的空间,可能是因为我是作家的关系,破败的桄榔庵,带给我太多的想象。

而东坡书院这个地方我的感觉它很新。我们能见到很多苏东坡这样的那样的铜像塑像,各种各样。可能因为它太实了,或者说太多了,相比之下,它不如我今天上午在桄榔庵附近看到的东坡井。

但这个不重要,这个只是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,游学的好处,在于我们多看才能多想,想了才能有所悟。

青年学生提问:叶兆言老师,我关注了《海南日记》,其中,您在《海南日记》提到,您此行就是为了苏东坡来海南的。您为什么对苏东坡特别感兴趣?

叶兆言:同学好,其实,我偶尔也问我为什么对苏东坡这么感兴趣,可能就是因为我也是个写东西的人,我觉得苏东坡不写东西的话,他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官员,他是最早的文字狱的受害者,对吧?谈到苏东坡的生平,回望他的时代,苏东坡生活在宋朝,我想他是幸运的,因为宋朝大概有个规矩,基本上文人犯事是不杀的,因为这个原因,让我对苏东坡多了一分关注。

从我自己来说,我确实也觉得苏东坡的诗写得特别好,苏东坡的文也特别好,比如《赤壁赋》,我觉得写得太好了。你们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,多背一点苏东坡的古文,多背一点苏东坡的诗,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今天中午我十分困倦,但这儿的声音特别吵,我心里背着苏东坡的《赤壁赋》,背着背着我就睡着了。特别是,这个中午我是对着苏东坡的画像小憩的,我觉得今天很幸福。

我十分喜欢苏东坡,虽然他并未获得世俗上的成功。人们往往评判人生有好多种标准,一种是所谓俗世的成功,对吧?那么苏东坡在俗世里面,可能大家认为他是不成功的,感觉这个人是越活越潦倒,越活越糟糕。但我们看苏东坡是在历史中看的,他在我的心目中完全是不一样的,我认为,人们不能以世俗的成功与否来评价他。

青年学生提问:刘老师是著名学者,着力于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,就史图博与苏东坡,两人对海南文化均产生影响,在刘老师心里,是怎么看待史图博与苏东坡的?

著名学者刘大先:史图博其实是上世纪30年代,上海的同济大学的教授,他是一个德国人,他原来是学医的,但是他对民族文化比较感兴趣,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去考察过,在闽浙一带考察过,内蒙古考察过,然后在咱们海南岛他也走了一圈,考察过咱们的黎族,可史图博总共来过两次,1931年来过一次,1933年来过一次,然后写了一本书叫《海南岛民族志》,介绍当时海南岛黎族方言、家庭生活、社会结构,生产方式、习俗、宗教信仰等等。

在30年代的时候,其实从20世纪初,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,全世界范围内的探险家,尤其是欧洲的探险家在全世界范围内找,找什么呢?其实是情报搜集了,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要发展,它一个要找生产资源来生产,另外一个便是找市场,要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,这是最简单的对吧?

最简单讲是这样。所以那时候,全球到处都有殖民地,整个欧洲、拉丁美洲,非洲、亚洲就被仿佛被打开了一样。

史图博,他其实是比较严正的学者,他不是间谍,他还是身份比较单一,他也喜欢游学,他基本上就是用现代人类学的方式,来记录海南岛的文化。当然苏东坡和史图博是不一样的。

苏东坡在海南这个地方生活了将近三年,并且苏东坡对儋州产生了影响,苏东坡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了,他不像一些小的诗人文人作家,因为人们记不住他们(小的诗人文人作家),他们也不重要,但苏东坡实际上已经内化到中国大传统里了,这个是特别重要的。

苏东坡对我们普通人,他又有一种偶像效应。苏东坡是一个真人,他怀念逝世的妻子,他写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;他去打猎,他写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;他赏花,他写“花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。……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。”

苏东坡不是高高在上的,但他是高雅的,无论其思想也好,文笔也好,绝对是一流的,更为可贵的是,他与日常生活没有脱节。我们现在都知道东坡肉对吧?东坡肘子,据说是他发明的。苏东坡这个人是个“吃货”,这个就特别有意思了。高雅的,通俗的,在他身上是并行而不悖,儒家的东西,道家的东西,佛教的东西在他身上能够三教汇流,这个就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人格的典型。

所以,史图博完全无法跟苏东坡相比。史图博只是一个过客,来海南岛扫描一下,但是苏东坡就像彗星划过天宇,彗星的尾巴很长,他留下了痕迹,他对我们的文化留下了影响。正如那句老话,地因人胜,否则叶兆言老师是绝对不会来儋州的,叶兆言老师与我同行,刚来海南叶老师就写了一篇《海南日记》,其中叶老师讲到,此行就为苏东坡而来的,我想这句话特别重要,因为它阐述了,人和空间文化与地理之间的结合。

于我而言,就史图博和苏东坡之别,他俩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。

此次东坡文化交流会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、共青团海南省委、海南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指导,海南省博物馆、海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、海南省融媒体中心主办,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、海南国际传播中心、共青团儋州市委承办,海南省苏学研究会、儋州东坡书院、儋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支持。

(刘昕婷)

赞(9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景锡快讯网 » 海南日记 | “东坡书院谈东坡”:苏东坡的成功不是世俗的成功